在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车间装修中,“流量”通常指对人员、物料、空气等流动路径的严格控制,以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要求并避免交叉污染。以下是关键控制要点:
---
一、人流控制
1.人员进出路径
-单向流动:人员从低洁净区(如一般区)→高洁净区(如C级/B级)单向流动,禁止逆向。
-更衣程序:根据洁净级别设置更衣阶段(如一更、二更、气闸室),更衣间需设置压差梯度。
-洗手消毒:在进入洁净区前设置洗手、消毒设施(如感应式手消毒器)。
2.通道分离
-人流与物流通道严格分开,避免交叉。
-不同洁净级别区域之间设置缓冲间或气闸室。
3.人员数量限制
-根据洁净区面积和换气次数控制最大人员数量,减少污染风险。
---
二、物流控制
1.物料进出路径
-外部物料:通过缓冲间或传递窗进入,外包装需在拆包间去除并清洁消毒。
-内部传递:使用带互锁装置的传递窗(如VHP灭菌传递窗),确保两侧不同时开启。
2.废弃物处理
-废弃物通过专用通道或传递口传出,避免与洁净物料交叉。
3.设备与工具
-大型设备需预留专用入口,安装后密封;工具需经清洁灭菌后进入洁净区。
---
三、空气流控制
1.压差梯度
-洁净区对非洁净区保持正压,不同洁净级别之间压差≥5-15Pa(如B→C→D级递减)。
-产尘/产湿区域(如粉碎间)保持负压,防止污染扩散。
2.气流组织
-采用单向流(层流)设计,高效送风口(HEPA)覆盖关键区域(如灌装线)。
-回风口布置在低位或侧墙,避免气流短路。
3.空调系统(HVAC)
-新风量需满足人员呼吸和压差要求,换气次数根据洁净级别设定(如C级≥25次/小时)。
-定期监测悬浮粒子和微生物,高效过滤器检漏每年至少一次。
---
四、关键设计细节
1.缓冲间与气闸室
-缓冲间需设置压差监测和互锁门,人员进入后门关闭才能开启下一道门。
2.地面与墙面
-采用无缝隙材料(如环氧自流平地面、彩钢板墙面),圆弧角处理易清洁。
3.动态监控
-安装在线粒子计数器、温湿度传感器,数据实时记录并报警。
---
五、验证与合规
1.气流可视化测试(如烟雾试验)验证气流模式。
2.洁净度测试:静态/动态条件下检测粒子与微生物。
3.文件记录:所有设计、施工、验证过程需形成文件并归档。
---
示例:C级洁净区流量设计
-人流路径:一般区→一更(脱外衣)→二更(穿洁净服)→气闸室→C级区。
-物流路径:物料经外清间→传递窗(VHP灭菌)→C级区。
-空气流:高效送风口覆盖操作台,回风口位于侧墙,压差+10Pa(对走廊)。
---
通过以上控制,可确保GMP车间满足洁净度要求,降低交叉污染风险。实际设计需结合产品特性、工艺需求及法规标准(如ISO14644、EUGMPAnnex1)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