洁净车间无尘服的清洗是维持高洁净环境的重要环节,需遵循严格流程以确保其防尘、抗静电及无菌性能。以下是详细的清洗流程及注意事项:
---
一、清洗前准备
1.预处理检查
-检查破损:剔除破损、开线或老化的无尘服,根据企业标准决定是否修补或报废。
-分类管理:按洁净级别(如ISO5级/6级)、颜色或部门分类,避免交叉污染。
-记录追踪:记录每件服装的编号、使用历史及清洗次数,形成可追溯档案。
2.预处理清洁
-使用洁净吸尘器或压缩空气去除表面大颗粒污染物。
---
二、专业清洗流程
1.设备与水质
-专用洗衣机:选用无尘工业洗衣机,避免纤维脱落。
-纯水/去离子水:减少杂质残留,部分行业需搭配电阻率检测。
2.洗涤剂选择
-中性或弱碱性低泡配方,无荧光剂/增白剂。必要时进行残留检测。
3.温度与程序
-水温通常≤60℃(高温灭菌需根据面料耐受性调整,避免损坏防静电涂层)。
-多次漂洗确保无洗涤剂残留。
---
三、后处理步骤
1.脱水与烘干
-低速脱水减少褶皱,避免纤维损伤。
-烘干温度≤70℃,使用HEPA过滤送风系统,部分材料需避免高温影响静电性能。
2.灭菌处理(按需)
-医药/生物行业:高温蒸汽(121℃,30分钟)或伽马射线灭菌。
-电子行业:侧重微粒控制,可能省略灭菌。
---
四、质量检测
1.粒子计数测试
-使用粒子计数器检测表面颗粒数,符合ISO14644标准(如ISO5级≤29,000particles/m³)。
2.微生物检测
-制药行业需进行菌落总数、内毒素测试。
3.目检与功能测试
-检查污渍、破损,测试防静电性能(表面电阻1×10⁶~1×10⁹Ω)。
---
五、包装与存储
1.洁净包装
-双层包装(初包装+真空密封),材料需防静电或抗菌(如医疗级聚乙烯袋)。
2.存储环境
-洁净室(温湿度控制:22±2℃,湿度40-60%),避免紫外线直射。
3.标识管理
-标注清洗日期、有效期、灭菌批号及使用区域。
---
六、维护与更换
-定期评估:每3-6个月测试防尘/静电性能,清洗次数达50-100次后强制更换。
-异常处理:污染或性能不达标的无尘服立即停用。
---
七、注意事项
-人员培训:操作员需接受洁净服处理规范培训。
-分区清洗:与非洁净区衣物分开处理,防止交叉污染。
-合规参考:遵循GMP、ISO14644或企业SOP,定期审计流程。
---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无尘服在洁净车间中发挥最佳防护作用,同时延长使用寿命。企业应根据行业特性细化标准,并借助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