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洁净车间中的传递窗(Pass-ThroughWindow)是一种关键设备,用于在不同洁净等级区域之间安全传递物品,同时防止交叉污染和洁净环境破坏。以下是关于传递窗的详细解析,涵盖功能、类型、设计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:
---
一、传递窗的核心功能
1.洁净隔离
-通过物理隔离(双门互锁设计)防止不同洁净区域直接连通,维持压差和气流稳定性。
-减少人员频繁进出洁净区带来的污染风险。
2.物品消毒/自净
-部分传递窗配备紫外线(UV-C)、臭氧消毒或高效过滤器(HEPA/ULPA),对传递物品表面进行净化处理。
-自净型传递窗通过内部循环气流清除颗粒物,确保物品进入高洁净区前的清洁度。
3.流程控制
-可集成传感器、PLC控制或扫码系统,实现传递过程的记录与追溯(适用于GMP或ISO标准场景)。
---
二、传递窗的主要类型
|类型|适用场景|特点|
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普通机械互锁型|低风险区域间传递(如包装区到外包区)|基础双门互锁,无净化功能,成本低。|
|紫外线消毒型|对微生物有控制要求的场景(如实验室)|内置UV灯,消毒时间可调(通常15-30分钟),需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。|
|HEPA自净型|高洁净度区域(如ISO5级车间)|内置风机+高效过滤器,换气次数≥20次/小时,洁净度可达Class100以下。|
|气闸式传递窗|生物安全实验室、隔离病房|带气密密封和压差控制,可配置VHP(过氧化氢蒸汽)灭菌,安全性极高。|
|防静电型|电子、半导体车间|材质导电,表面电阻≤10^6Ω,防止静电吸附颗粒。|
---
三、关键设计要点
1.结构材料
-主体:304/316不锈钢(耐腐蚀、易清洁),观察窗使用双层钢化玻璃或防爆PC板。
-密封条:硅胶(耐老化,气密性佳)。
2.净化系统
-HEPA过滤器效率:H13(对0.3μm颗粒过滤效率99.97%)或更高。
-紫外线波长:253.7nm,强度≥70μW/cm²(需定期检测,寿命约8000小时)。
3.互锁机制
-机械互锁:确保一侧门开启时另一侧无法打开。
-电子互锁:可联动车间控制系统,记录开关门次数及时间。
4.控制系统
-基础款:按钮开关+计时器。
-高端款:触摸屏+物联网(远程监控、报警提示)。
---
四、安装与使用规范
1.安装要求
-位置:避开洁净室主要气流路径,靠近传递频次高的区域。
-嵌入墙体时需确保气密性,周边用环氧树脂胶密封。
2.操作流程示例
-步骤1:外侧放入物品→关闭外侧门→启动UV消毒或自净程序(如10分钟)。
-步骤2:内侧人员收到完成信号后开门取物,全程避免同时开门。
3.维护要点
-每月:清洁内壁、检查密封条。
-每季度:检测紫外线强度,更换预过滤器。
-每年:更换HEPA过滤器并做PAO检漏测试。
---
五、选型建议
1.根据洁净等级选择
-ISO8-7级(十万级/万级):普通UV消毒型。
-ISO6-5级(千级/百级):HEPA自净型+电子互锁。
2.特殊需求适配
-传递大型设备:定制尺寸(如1200×800×800mm)+承重加强结构。
-无菌环境:配置VHP灭菌模块,材料可耐受高温高压。
---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-问题1:传递窗内部有积尘
解决: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,增加自净时间或更换高效过滤器。
-问题2:互锁失灵导致双门可同时开启
解决:检查电磁锁或机械卡扣,校准传感器灵敏度。
---
七、行业标准参考
-ISO14644-1:洁净室悬浮粒子浓度分级。
-GMP附录1:制药行业无菌生产规范,要求传递窗具备可验证的消毒效果。
-IEST-RP-CC028:传递窗性能测试指南。
---
通过合理选型和规范使用,传递窗能显著提升洁净车间的操作效率与污染控制能力。建议在采购前与供应商明确技术参数,并进行现场验证测试(如粒子计数器检测自净效果)。